岁月静好

愿安然:


日记Ⅰ流光
原创 2018-03-18 安然 愿安然

还是拿这个问题举例:
小时候问我妈,圆周率是什么?
她说,圆周率就是π。
我问,π是什么?
她说,π是3.1415926.
我问,3.14是什么?
她说,3.14就是圆周率!!!
我接着问下去,于是她炸了。
可是没人告诉我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,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,是一个数学常数。
这是个小学生都应该知道的常识。
没想到都已经是大学生了,我再拿这个问题举例时,众人都反问我:圆周率不就是π吗?
哭笑不得...
当我用上面那番话回答时,又反驳我道:
每个人思维不一样嘛!

寻找任何问题的答案都是这样,你在解释这个东西是什么时,应该探析它的本源,而非在定义上死记硬背。

但这并不能说明思维的差异,但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智商的差异。我并不赞同用于激励人所说的每个人的智商都一样,其实差距很大的,山外有山楼外有楼。智商是先天和后天共同影响作用的。
每当在互相说服对方时,好歹你也拿出个像样的论点啊,不要总说这一句话:每个人想法不一样!
这就好像对方在说:道理我都懂,但是鸽子为什么这么大?
那如此看来,人与人也没有交流的必要了。
不过我是相信这样一句话的:
英雄所见略同。
所以,你在试图说服对方时,你要想清楚,是否有必要。
这就更不用说连得的地用法都分不清的某些了。
世界上什么样的人都会有,就像世间万物一样繁多,有比你聪明比你笨拙的、有比你富裕比你贫穷的、有比你美貌比你丑陋的......
在乎别人想法有什么意义。
你无需去跟任何人比较,或是说服别人,除非必要。

而我从小不擅长被迫记忆,从来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点,我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消化理解,或者,也可以说,某些方面我的思维或是异于众人。

我便问另外的同学,你会怎么给小学生解释圆周率?
他说,既然给小学生讲,就直接说老师规定π是3.14就可以了。
我说,那小学生问为什么这么规定呢?
他说,哪有小学生会这么问。
我说,我就是这么问我妈的。
他说,你彻底疯了。
这样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,并非我执意要去寻找答案,我也知道很多人不能给我相应的解释。可是不会就是不会,还要理直气壮的样子,实在让我哭笑不得。
对于关注一个人是否知识渊博,我更在意一个人的思想境界。
所以在跟同频率的人交流时,你能感受到精神上的流畅感。

也到了大家拿奖学金的时候了。
我总说,我不在意大学成绩。你可以用一万个理由教诲我:作为一个大学生你不在意成绩那你在意什么?你现在的本职身份就是学生!
无论怎样,只要不违反纪律不危害社会(共同生存法则),那我有权利左右我的人生。
如果说大学成绩重要,那要看你拿着成绩做什么。如果是为了奖学金,好好复习那几十本书,当然是增加收入的好办法。
但我不想在大学里这么功利,读大学的意义是提升品德学识能力,并不是为了成绩单浪费时间去背那些离开大学基本用不到的知识点。大学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,因为试题都很基础,要么你认真听课,或是考前突击,再者凭人缘运气要到考试重点,都能取得个好成绩。
但是相当浪费时间,大学不应该只学这几十本书,还有很多很多你值得在这个阶段去学习的东西。

俞敏洪说过:大学四年,如果没能交上几个可以拼命的朋友,没有一段值得一生回忆的爱情,没有感知青春的灿烂,而是只为了那区区奖学金、助学金、学生干部、荣誉证书、入党名额而变得小心翼翼、谄媚老师、与同窗明争暗斗,只为了那几千元的人民币,学会勾心斗角、趋炎附势、虚伪欺骗,你的大学还有什么意思。

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初步的价值体系跟世界观,至于奖学金,不必太过于在意。
其实,它就跟小时候的三好学生奖状性质一样。

之前看了两部日剧的一些片段,挺有意思。
《卖房子的女人》和《我的家里空无一物》。
都是与家相关的电视剧。

后者女主崇尚极简主义,断舍离一切事物。因为日本频繁地震,常需搬家,女主在找东西时,面对家里满满当当乱七八糟的东西,找不到必需品,连瓶水都找不到。
某种程度上,我和女主很有共鸣,一个人真正需要的东西是少而珍贵的。曾经汶川地震的时候,我便在想,如果一场灾难袭来,为什么大家还要不顾生命去在乎那些东西呢?如果有时间带走有限的东西,我会带走什么?金钱且不提,银行卡一类丢失了还可以重申,但某些东西失去了就真的没有了。比如,我的日记、相册、纪念性质的物品。再深入想时,你会意识到没什么物质是值得你去在乎的,在乎自己和家人本身就足够了。
这样看来,物质也并非那样重要,物欲也大大减少,你会更追求精神上的快乐。因而,我的价值观如此,钱应花在体验上,美食旅行都是体验。当人的内心足够完整,你更加懂得惜物惜福。

相对于极简主义,我选择“平衡”的生活。
不能全都舍弃,不能全都珍惜。你不能拥有所有,但你可以拥有你需要和你喜欢的那一部分事物,就足够了。
珍惜少而珍贵的物品,只有平衡才能达到最佳状态。
任何追求都需要平衡,你要平衡生活中的各种选择。

自然究竟是简单还是复杂?自然现象缤纷多彩、繁多复杂,但自然的深层次法则却无比简单。这些相当复杂的现象有着简单的起源,而简单的表象下也隐藏着惊人的复杂内涵。李政道教授为此问题向美术大师吴冠中先生作了解释,经过反复思考,吴冠中先生创作出了国画《流光》。

在画中,吴冠中先生还题了一首诗:
点、线、面,
黑、白、灰,
红、黄、绿,
最基本的因素,
营造极其复杂的绘画,
求证于科学:简单与复杂。
抽象画,道是无题却有题:
流光——流光容易把人抛,
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。

万事万物,都是由简单的元素组成复杂的现象。

以下转载于知乎回答,作为对我文中奖学金观点的补充:(侵删歉)
大学的奖学金说到底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,取决于你选择什么样的大学生活。
中国大多数大学的课程都不难,如果真想拿奖学金,超于常人的勤奋加上那么一点聪明的话,基本没什么问题,我在本科拿到了所有该拿的奖学金,国奖,市奖,励志,校特等(当然本科学校一般也是一部分原因)...除了毕业时一大堆奖状外,真没什么成就感,为了拿奖学金我为学院做了很多事,把很多可能以后都用不到的课程学得很深,放弃了在许多在大学过程中应该去体验的东西。
后来,我读研了,我开始忽略奖学金,去做一些自己的安排,选择性的逃掉一些课,在不影响毕业的情况下利用学校管理员账号删掉一些课程,我把时间花在去外面实习和交朋友上面,可能我的成绩不再拔尖,但我拥有了一个研究生应该有的独立思维和社会交往能力,而不是为了奖学金而学习。
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坦荡潇洒地过完大学,奖学金这东西,不要让它蒙蔽了你的内心。
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,这是我一直追求的状态。
Ps:我身边在就业和创业上取得成就的人,不算学术大牛,大多于奖学金无关。

我大学没有拿过奖学金,但是我不觉得我比拿国奖的同学差。它也许可以说明你学习认真,知识牢固,但是我同学中也有牛人是没有拿过奖学金的(因为偏科严重,公共课成绩差或者参加的活动少,综合测评就低)。
所以,我觉得对待奖学金的方式是有是锦上添花,没有也没什么。不要因为奖学金错过美好的大学生活,趁这四年多看看外面的世界,多看书。而不要为奖学金勾心斗角。
当然,如果家庭经济不理想,可以认真争取国奖或者励志奖学金,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的。比兼职赚得多。

只谈个人所见。
大学的奖学金价值不大。
如果你想拿最好的奖学金,你会付出很多代价,毛概马哲体育之类的课也必须拿好分数,但实际上这些屁用都没有,还要交各种作业,做很多破烂习题,还有超级讨厌的大作业。
我对这些一点兴趣都没有,我的对本专业的热情彻底被大学教育摧毁了,以至于后来一点都不想碰它。我只在大一拿过奖学金,后面几年不感兴趣的课都是及格就行,我觉得很划算。
更重要的是,奖学金对就业毫无帮助。为什么前面有人说奖学金重要呢?因为大家都没什么特别有趣有意思的东西吸引公司的眼球,只好相互拼奖学金等级和数量。能玩出点独特东西的人已经超越了奖学金竞争的层次了。
永远要记住:稀缺性是最重要的,在奖学金逐渐注水的情况下,最佳选择是完全放弃奖学金,用宝贵的时间做最有意思最想做的事情,这样你才是稀缺的,才是有价值的。
奖学金只是体制/组织/集体的胡萝卜,它不是为你服务的,它是为体制/组织/集体服务的。

如果把大学比作是超级玛丽的游戏环节,那么奖学金就好比于在过关的路上会有的可以顶出金币的金砖。如果你不顶砖,不要那些金币,只要你躲过游戏中类如螃蟹钳子一样的陷阱,你慢慢走也可以安稳过关。如果你在路上的时候很高兴,兴致高昂,不停的勤奋顶砖,一路蹦蹦跳跳,你会在把砖顶破的同时得到很多金币,它不会为你安稳过关增加更多机率,只是告诉你,鉴于你一路勤奋,拿些金币给你做为活跃分子的表彰。
所以,奖学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。
第一,从个人来看,你的大学生活是由你自己决定,是平淡走过还是精彩纷呈,都由自己的主观思想去决定和控制。奖学金对自己而言,只不过是在这一路上附加的外在褒扬而已。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你一些外在的支持和鼓励。
第二,从外界而言,最终的结果是你毕业了。而不管是工作还是继续求学的路上,在面试环节,势必你的个人品质和个人能力,会成为去留的关键点。而奖学金是一个附加消息,也许别人看,也许不看,看了最多也是告诉别人你的大学生活不算平淡。
大学生活,不由奖学金决定,别让自己跟着奖学金的步伐走,要有一种你走到哪就让奖学金就跟到哪的霸气。

评论

热度(8)